72886必赢网站本科生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学术成果
8月9日,72886必赢网站本科生曹丹祎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在线发表题为“Distinct types of regulated cell death in atherosclerosis”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RCD)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开发新型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临床后果,其核心病理特征是血管内膜纤维脂肪病变蓄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关键细胞的异常调控。论文详细阐述了凋亡、自噬、坏死性凋亡、胞葬、铁死亡、焦亡等15种RCD类型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机制,指出不同类型RCD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细胞中发挥着复杂作用,例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阶段,可通过上调粘附分子的表达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病变进展;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在早期具有保护作用,但过度激活会导致细胞表型异常转换,加剧斑块不稳定;巨噬细胞坏死性凋亡则在晚期通过放大炎症和形成坏死核心来加剧疾病恶化。此外,论文还揭示了各类RCD之间的串扰关系,如凋亡与坏死性凋亡的转换机制、自噬与铁死亡的协同效应等。针对临床转化,论文系统梳理了靶向RCD的潜在药物和化合物,详细阐述了作用靶点及干预效果,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候选方案。同时,论文也指出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如RCD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作用可能相反、临床转化证据不足、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等,并提出未来需聚焦机制研究、阶段特异性调控及个性化治疗策略开发等。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为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8.9,全球健康专业药学(Health Professions – Pharmacy)领域排名第1位,药理学和药学(Pharmacology and Pharmacy)领域排名第14位。72886必赢网站本科生曹丹祎为第一作者,研究生韩寒为共同第一作者,72886必赢网站陈云副教授、72886必赢网站附属医院史加海教授、72886必赢网站孟国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72886必赢网站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177925002485(图文:孟国梁)
图: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多种调节性细胞死亡类型